《AI与大数据如何创造价值》

嘉宾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管理与分析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中心副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据科学导论》负责人;数据科学50人;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常务委员;学术期刊《Data Science and Informatics》副主编、《Data and Intelligence》编委、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编委;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奖一等奖、IBM全球卓越教师奖、留学基金委-IBM中国优秀教师奖教金等多种奖励3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要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核高基、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

未来社会,能够利用AI并使AI发挥作用的人将越来越有价值。6月5日晚,名师课堂办公室有幸邀请到朝乐门教授莅临我校大讲堂,于2教120阶梯教室为我们带来《AI与大数据如何创造价值》的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朝教授以电影类型分类这一生动案例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K近邻(KNN)算法的核心机制。他指出,KNN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闵氏距离,在特征空间中寻找最近邻标签来完成分类决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他以一部未观看过的电影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打斗次数和接吻次数,来预测其是爱情片还是动作片。他强调,尽管KNN算法的分类结果可能不完全精确,但它能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讲解代码编写规范时,朝教授提出了三项基本要求:确保英文拼写准确无误、使用英文输入法输入标点符号、保持多行代码左侧对齐。他幽默地比喻道:“优秀的代码不仅要能够运行,更要像人一样活得有尊严。”这句话引发了现场学生的共鸣,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代码规范的重要性。

在讲座中,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朝教授还指导同学们在电脑上进行了“威斯康星乳腺癌数据自动分析”案例操作。他详细讲解了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包括业务理解、数据读入与准备、参数设置、模型训练与预测、应用评价以及深入讨论等环节。在操作过程中,他还对Python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技能。

展望AI技术的未来发展,朝教授预测,从2024年AI写代码的设想提出到2025年初AI Agent的正式实现,人们将无需再自己编写代码。他指出,未来的AI Agent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自动生成所需的智能模型,从而极大地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他也警示同学们,尽管AI技术具有强大的能力,但个人的基本功和素养将决定其能否充分利用好AI这一工具。

朝教授的讲座不仅让听众对数据智能和算法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AI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同学们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算法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数据智能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名师课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