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0月14日下午,名师讲堂办公室邀请到秦一铭老师莅临我校大讲堂,于2教名师报告厅为我们带来《阳光网络,伴我健康成长——大学生网络依赖团体心理活动》名师课堂选修课程,吸引众多学生前来聆听。
秦一铭|《甄嬛传》太医卫临饰演者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实践》

讲座伊始,秦一铭老师通过提问起始,指出“心理”的重要性。通过如何做好一个父亲以及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是教你怎样去做一个好父亲,突出心理的重要性。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紧接着,秦老师指出网络有利也有弊,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沟通方式,同时也隐藏着不少诱惑和挑战。当我们轻点鼠标,世界尽在眼前: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享受在线教育的便利,与远方的亲友即时联系;但同样,我们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让虚拟世界悄然侵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据调查显示,青少年上网用于聊天、玩游戏和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5.7%,这些数据背后,是多少被网络偷走的青春时光?秦老师指出我们应该重视网络带给我们的影响,合理运用网络,让利大于弊。

谈及网络依赖的危害?特别是网络游戏,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心理上,网络依赖可能使我们变得孤僻、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或者过度活跃却效率低下。我们的情绪也可能变得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当我们习惯于屏幕背后的交流,现实中的沟通能力就会逐渐退化。有些同学变得只愿意活在虚拟世界里,不愿意与人面对面交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社交障碍。

然后,秦老师概括出如何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高校与社会的干预策略系统性支持网络:建立“学业-心理双轨评估机制”,对学生同步启动心理干预流程,并通过兴趣社团、技能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重建现实成就感。其次,技术与政策结合:引入网络使用监测工具,限制学生在上课时间段访问娱乐网站;同时推动“网络素养课程”普及,提升学生信息辨别和自我管理能力。秦老师指出趋势分析与未来挑战;技术驱动的依赖升级;干预机制的精细化需求;代际认知差异的调和。秦老师教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里,要敢于试错。

最后,大学生网络依赖已成为全球化的社会议题,其影响不仅限于个体身心健康,更涉及教育质量,社会适应等宏观层面。秦老师特别指出高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通过技术监管,心理赋能和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在数字时代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平衡发展。秦老师的讲解案例丰富,穿插了与同学们的精彩互动,期待同学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供稿:名师课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