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大讲堂
乐学 乐教 创业 创造
课堂实录当前位置: 首页 >  泰山大讲堂 >  泰山大讲堂 >  课堂实录 >  信息正文

【泰山大讲堂】第196讲纪实|《千古诗情日日新——从<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泰山大讲堂第196讲纪实

时间:2025-03-12 14:01:0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嘉宾简介

      张静,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思想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推广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荣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电影《掬水月在手》学术顾问及联合制片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词学》《四季读诗》示儿诗》等著作。

      古韵今风相辉映,诗坛佳话再传扬。近日,随着《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节目的热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引领观众穿越千年时光,共品大唐诗人的风华绝代。3月11号下午,名师课堂办公室有幸邀请到张静教授莅临我校泰山大讲堂,一场主题为《千古诗情日日新—从<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的学术讲座于我校二教120阶梯教室盛大召开。

      往昔岁月悠悠现,张静教授话孟襄。讲座伊始,张静教授首先介绍了她在《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的第二期节目中,与主持人撒贝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一同探访了盛唐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足迹。他们穿越至唐代的经济文化重镇襄阳,沉浸式体验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紧接着,张教授深入剖析了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带领同学们揭秘其背后的人生感慨。她表示,孟浩然虽身为布衣,但其诗作却以其清绝卓然的风格,打破了唐代各个诗歌圈层的界限,成为盛唐顶流诗坛的核心人物。通过张教授的讲解,大家仿佛能亲眼见证孟浩然在鹿门山的隐居生活,感受他寄情山水田园的悠然自得。

      随后,张教授又介绍了随探访团一同追寻了“诗仙”李白的足迹。从蜀地成都的文艺气息,到长安城的繁华盛景,张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同学们揭示了李白超凡脱俗的仙姿傲骨。她提到,李白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理想而四处游历,其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张教授特别强调了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豪迈情怀,她认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更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在《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的“杜甫篇”中,张教授再次以其独到的见解,为大家解读了杜甫这位“诗圣”的悲悯人生。她提到,杜甫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广博的视野,被誉为“诗史”。张教授通过杜甫的《望岳》《春望》等诗作,带领我们深入剖析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座同学们认为,杜甫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映。

      在参与《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节目的过程中,张教授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解,更在内心深处对大唐诗人的风华绝代有了更深的感悟。她更加深刻地剖析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张教授认为,作为文学研究者,不仅要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本身,更要将其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相结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张教授在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表示,广大青年学者和文学爱好者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张教授将继续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名师课堂办公室

版权所有 © 泰山科技学院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学院西路8号 招生电话:0538-6305003/6305004/6305005 鲁ICP备17007997号-2